有一部老劇叫《心急吃不了熱豆腐》,它講述了一位普通人曲折的生活。
劉好是一名普通三輪車司機,他接受了帶著孩子的賀文蘭,但卻遭到她的拋棄,他收養了女人的孩子,在共同生活裡,
逐漸收穫了超越血緣的人間親情。
劉好與劉小好是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父子,楊倩嫌棄他有個孩子,要他放棄孩子才與他結婚。
但是,劉小好已經成為了劉好生命裡的一部分,從來都沒想過因為他影響到自己的利益而放棄孩子。
劉好在生活上對這個孩子的付出是深沉的,緩慢的。
但這並不影響劉小好對他這個父親的認同與親近,劉小好與劉好的感情,就在這看似平淡的生活裡逐漸深厚,
最後他們都收穫了一份超越血緣的親情。
它是一部喜劇,卻告訴了我們很深的道理,生活從來就沒有什麼一步登天的捷徑,
我們想要的一切都是在相互付出後才能得到。
而這個付出不需要轟轟烈烈,而是細水長流,就像春天的雨,細細地、慢慢地浸入泥土滋潤種子,
最終才會發芽開花結果。
如果雨太大了,只會將種子沖出泥土,失去養分而消亡。
有句古訓是這麼說的:
事慢慢做,話慢慢說,情慢慢處。
01:人與人之間,有話好好說
我們都會遇到一些說話像炒豆一樣的人,聽他們說話很多時候,都不知道他想表達的真實意圖是什麼。
他飛快的語速除了讓人感覺著急,並沒有起到他想要告知的意圖。
遇上著急的事情,這樣的語速反而是耽誤事的。
人們總是在著急的時候,不自覺地提高自己的語速,以求在最短的時間裡,將事情說清楚,但往往適得其反。
人在著急的時候,說話通常都不太過腦子,說出來的話也就會給人一些誤導,反而會給聽者造成越聽越糊塗的現象。
所以,學會控制自己的語速是一種能力,也是一種修養。
很多影視劇裡,都會有這樣的橋段,一個人遇上一件急需要別人幫忙的事情時,通常都是語無倫次的,
聽者往往都是一頭霧水被直接拉著走。
著急時,反而語無倫次,是人在緊張的情況下的正常反應。
所以,我們在遇上緊急的事情時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,才能正常的思考而做出準確的表述。
沈從文說:
「有些路看起來很近,走去卻很遠,缺少耐心永遠走不到頭。」
慢慢說才能讓人明白你想要表達什麼,不是只有超快的語速,才能讓事情變得有轉機。
放慢語速,著急的事情慢慢說,才是走向目標最近的路。
02:有時候,繁瑣更能準確表達你的真誠
賽·約翰生說:
「成大事不在於力量大小,而在於能堅持多久。」
堅持,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我們通常會覺得堅持是困難的,只是因為我們太想獲得結果。
只要我們將得失看淡一些,就能讓我們的心不再急切,心靜了,堅持就會變成一種過程。
而這個過程裡也有其他東西,比如:
稍有進步的歡欣、一點點成功的喜悅。
我們不再急於收穫成果,就能將事情做得更加細緻,就像蓋房子一樣,把時間和材料放在基石上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