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紀越大,要承受的東西越多,任性的范圍越小。
二十多歲的時候,當我們待人接物跌跌撞撞,口無遮攔,還有人原諒你年紀小,不懂事。
等到閱歷漸長,為人處事仍舊不夠妥帖,有失體面,便很難再為自己找到合適的理由。
聽過一句話,很紮心:
「30歲之後,再也沒人原諒你的不專業,低情商。」
成熟,從來都不是隨年齡增長,憑空徒增的能力,都需要我們付出努力、並且有意識地去改變,去修為。
人和人相處,這幾點低情商的行為,你一定要避免。
沒有分寸感
曾經有人問:「人與人最舒服的關係是什麼?」
有人答:「保持分寸感。」
深以為然。
有次,同事瑤瑤忍不住跟我吐槽她的新搭檔。
他們一起負責公司的新專案,但跟客戶對接的過程中,徹底惹惱了瑤瑤。
原本工作時間可以完成的內容,那位搭檔非要挨到晚上10點才找她修改;
原本可以一次性修改好的問題,她想到什麼說什麼,淩晨1點還要把人叫起來。
要說本來也沒有那麼著急,並不是非要當晚就要交出來的工作,但她非在半夜兩點折騰人。
後來,瑤瑤都已經睡下了,這位大姐卻為了一個小細節,開始連環call模式,連著打過來十幾個電話,
讓瑤瑤度過了一個令人崩潰的手機驚魂夜。
瑤瑤總結:這位大姐上了這麼多年班,怎麼還是不懂人與人之間的分寸感。
後來這位同事,基本把老同事們得罪完了,她想啟動一個項目,沒有人願意搭理她。
最後,沒到兩個月,就從公司退群了。
不說超越親密程度的話,不做超越分寸感的事,這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社交自覺和修養。
很多人總是用自以為是的熱心腸,強加於人的責任感,去踐越別人的空間和自由。
殊不知,毫無分寸的越界,於人都是一種冒犯。
周國平說:「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,它懂得遵守人與人必要的距離。 」
保持分寸感,才是成年人交際中的安全感。

說話不過腦
聽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:
「無論是工作還是做人,傻子才用嘴說話,聰明的人用腦子說話,智慧的人用心說話。」
說話不過腦,能力再好,也會因此失去一些原本應該守住的東西。
認識一位大姐,儘管她本身很優秀,但朋友卻非常少。只要你跟她相處一會兒,就會找到原因。
有一次,我們一起跟朋友吃飯,當時還有一位老師沒有到場。
然後大家不知道說什麼就開始互相開玩笑,突然這位姐姐就拿那個老師尋開心,竟然直呼另外一名領導大名。
當時朋友的臉色都落下來了,我們都示意她不要再說了,但她沒有理解我們的示意。
完全忽視她臉上情緒的變化,繼續自顧自說下去。
雖說都是玩笑話,但平時我們朋友都對那位老師特別敬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