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幾年"斷舍離"的概念興起,在山下英子《斷舍離》一書中提出人生的整理觀念,處理人生的混沌,
一種讓人生更為舒適的技術。
"斷舍離"讓我們開始關注對生活雜物的清理和對自我人生的整理,換取更為簡潔明瞭的人生,
其中拒絕"無效社交"也是一個脫離人生苦海的重要步驟。
正確的人生態度其實是不斷在做減法,捨棄很多不需要,不適宜的生命累贅,人生的痛苦往往來源於複雜,
而越簡單的人生反而越幸福。
而大多數人的一生其實都浪費在了"無效社交"之上,學會給自己的朋友圈不斷地做減法,
才能換取人生的自由和性價比,而捨棄"無效社交"的關鍵其實在於自己。
中國有句老話"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""道不同,不相為謀",當一個人層次高了之後,
就會漸漸疏離不適宜自我的朋友圈。
其實這種斷舍離也可以看為對一些物質的冷淡。
01、冷淡,是一種生活的分寸
在生活中,你會發現,一個人性情冷淡,更容易看到生活的真相是什麼。蔡康永曾講述,
他對待人和事都不會過分熱情。
對待生活的冷淡,會讓我們擁有對事情良好的處理方法。我記得有次一個同事跟我們哭訴自己和丈夫吵架,
想要離婚的事情,我旁邊的同事義憤填膺的勸說對方要離婚。
哪裡知道過了幾天他們彼此之間就和好了,而我這個勸說的同事覺得特別的尷尬。如果我的同事明白,
婚姻中有些事情是屬於對方的事情,即使我們再著急也沒有用,把事情的決定權交給對方,而不是越俎代庖,
替對方做決定,我們就能得到生活的智慧,也更能和對方和平共處。
過於熱情,反而會讓我們喪失分寸感,也會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處於一種被動尷尬的狀態。
而你恰到好處平和心態能能幫助你看清事情的真相是什麼,這樣你才會不偏不倚,提出客觀的意見。
而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,我們很多時候的諮詢也是如此,我們需要共情,深入瞭解對方的情緒和處事方法,
但是我們最重要是引導對方去得出自己想要的處理方式。
而不是我們急著給對方支招,讓對方完全聽從你的意見。學會冷淡的處理方法,也是把的事情的決策權交給對方,
讓對方擁有自己的智慧,事後對方也會尤為感謝你。
層次越高的人,越懂得分寸的重要性,他們不會越界,而是用平和的心態去幫助對方思考,引導對方內心的狀態,
這才能讓對方無怨無悔,更能明白,人生最好的導師是自己,而不是他人。
02、「冷淡」才能讓你抓住事情的重點
在生活中,你會發現,一個冷淡的人對待生活也會擁有更高的洞察力。這種洞察力來源他們天生冷靜的頭腦。